| 漯河微信导航第一网
联系我们申请收录
当前位置:首页 > 微信资讯 >

漯河微信圈提醒微信朋友圈“为灾区祈福”是陷阱

发布时间:2014-08-07 01:18浏览828次

   鲁甸地震后,截止目前已经有598人遇难,逝者远去,举国哀痛,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心系灾区,关切着灾区人民的安危,也都有为灾区贡献一份力量的意愿。这不,这两天,一条格式为“我叫***,我是第***位为灾区祈福的人”,特别火爆,微信朋友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这样的祈福信息,让人倍觉,灾难面前,连微信的刷屏都变得有爱了,再也不再是脑残的好友测试和变态的神经猫了。

   不过,随后一则来自警方的警惕诈骗提醒,让整个朋友圈即刻成为了“吐槽”的重灾区,很多人即刻采取了删除链接的挽救措施,恨不得自扇耳光,但,大错已发生,4000万人已经中了圈套。这一诈骗行为会套取用户的姓名+地址+微信数据,用户的身份信息面临危险。我曾经说过,任何社交行为背后都是有密码的,这个上千万人陷入圈套的背后逻辑是什么?


公益心亟待“上架”


   每个人都心怀一颗悲天悯人的公益心,这个没错。但我想说的,自打社交软件盛行之后,每一个人公益心都有了“上架”的需要。然而,公益心慈善心,是没办法拿出来炫耀的,如果有人公开在朋友圈说,自己捐了多少款,一定会遭人不耻,成为笑谈的。然而,向外界展示公益心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抑制。这样一个能传递公益心的连接出现后,大部分人的心理期待都得到了释放,转发一下丝毫不会有半点的违(zhuang)和(bi)感,自然会争先转发“上架”,何况第***位为灾区祈福的人,能迅速地给自己的公益心找到摆放位置。得到了,心理许可,通过病毒式的朋友圈传递,段时间内制造4000万的传播量,


撕掉内裤 ,“品味 ”好屌


   自打微信公众账号阅读数公布以后,微信朋友圈好友的底裤就被暴露出来了,对比一下数据就会发现,一篇价值不错的文章顶多也就寥寥数万点击,但一篇劲爆刺激眼球的心灵鸡汤却能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点击。这个数据反差,暴露出朋友圈的主流分享依然是那些鸡汤、健康养身,爆料八卦等信息。有时候会让人觉得,这些人的品味怎么这么低?但,其实这和品味没有半点关系,微信是个社交平台,大家只会分享,跟自己相关,或者自己想传达给朋友的内容,一则暖男的千字文章能被转发近700万,正是因为找到了跟每个人的关联。女的可以表达自己对暖男的期待,男的可以向别人暗示自己就是暖男,无论从各个角度都能找到关联。祈福链接呈现的是公益内容,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,又紧切热点话题,不被转发才怪。


技术驱动分享,无聊驱动“传播”


    一批披着HTML5 的小游戏,最近在朋友圈非常火爆,严重点说,全民都在秀节操,仿佛向别人展露自己的无聊也是一件特烎的事儿。这种小游戏,具备的特点简括概要就是简单、易操作,易传播,关键是裹着技术的外衣,简单的flash 画面,诱人的规则设计,很容易让人掉入游戏“陷阱”,从而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望,当这种“无聊”在用户之间大面积铺开之后,就会病毒式的传染,一发而不可收拾,但这种游戏的生命周期也是非常短暂的,迎合了大众玩新鲜刺激的需求。如果是专门用来诈骗的程序呢?两天的时间,足以酿成危机。


微信生态面临挑战


    微信目前有着近8亿的用户,月活跃度将近一半,经过两三年的沉淀,微信的用户基数已经确立,大部分用户的生活圈、工作圈、交际圈也被牢牢套紧。微信生态也从当初的林间小溪,变成了茫茫大海,一大批陌生的马甲出现在自己的微信好友列表当中,用户有急需喊出自己名字的需要。这个病毒连接,要求用户输入姓名和地址,大有某某跟帖中常见的**人民发来贺电一样,使得用户的防备心理有大大降低。这其实暴露出微信变弱的泛社交关系急需优化,用户有不可承载的社交压力,是不是真的该考虑推出实名制,乃至认证制了?

    此外,4000万用户数据被洗劫,说明了微信朋友圈的超强大传播能力,但也暴露出,微信在管控谣言、诽谤、诱导链接等信息的力度还不够。就拿这个诈骗信息而言,微信得知这个分享行为可能存在分享后,即刻发布公号,对此链接进行了封停,但此刻已经有4000万用户面临数据被洗劫了,这种效率显然是不行的。微信应该对异常数据进行监控,参考标准也应该由过去的举报投诉,转变成根据内容传播量进行风险评估把控,将风险降低至最低。